朗碼倪地中國中學校史


Holy Cross High School, Dumaguete City
菲律賓朗碼倪地中國中學校史

華僑祖先,離鄉背井歷盡艱難險阻,從祖國泛海到菲島來謀生。他們披荊斬棘,忍苦耐勞,克勤克儉,在菲島各地創業謀生。經過慘淡經營,事業逐漸發展,日積月累,終能為下一代奠定鞏固的基業。



此種積極進取的創業精神,亦反映於本市的華僑先賢。一百至五十年前,本市僑店由寥寥數家增至二十餘家,同僑由數十人增至百餘人。店鋪由小型逐漸擴展成為規模較大之商行,創下了繁榮的僑社。他們安份守己,安居樂業之餘,自關心到僑社的福利。首先組織商會,除促進同僑感情外,同時又能群策群力,舉辦救國護僑,拯災恤鄰,排難解紛等慈善之工作。繼而購置開闢義山,使同僑於亡故時有安葬之所。後又創辦僑校,使同僑子姪有受中菲教育之機會。今日巍然矗立介於「山沓加達仁那」及「洛迷巴難甲」街之中國中學之前身,即八十年前本市華僑先賢所創辦之朗嗎倪地中華學校。此僑校之創辦,不僅造福本埠華僑子女,有進德修業之所,並嘉惠散居附近各小市鎮之華僑子女,亦可前來就讀。

朗嗎倪地中華學校成立於公元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五日。創辦該校之最大目的為使華僑子弟除受當地英菲文教育外,並得受中國優美文化之薰陶。以便在思想與生活上,有個立身處世的高尚準則,藉而克紹基業,造福社會, 發揚祖國文化於海外。本校校名原為朗嗎倪地中華學校,英文校名原為 Dumaguete Chinese School。後改為Dumaguete Chinese High School。一九六六年起英文校名又更改為 Holy Cross High School,以符合菲教育部菲化僑校之政策。

本校創辦發起人黃媽超、何文仲、周文陣、何達衷、江神佑、黃自勉、孫溫純、葉清在、何天送、何尼姑、陳銅城、楊玉麟、孫溫報、呂肯構、黃耀焜、王獎志諸先生皆為當時本市名商,熱心教育之傑出人士。最初禮聘周幼葆先生任首任校長,閻文銘、黃超然等任教職,以中華商會原置木屋兩座供課室及教職員住宿之用。第一學期開課時,學生凡四十餘人。

一九三一年改聘林逸民先生繼任校長。一度曾由黃媽超先生邀請埠中僑商共議重建校舍,認捐有人矣,惜因中日戰爭開始,專心致力於救國捐輸,不暇旁及。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軍南侵,菲島淪陷,本校亦被迫停辦。

一九四二年,日軍入侵朗嗎倪地,進駐本校,對桌椅、教具、圖書、儀器等,頗多破壞,即校舍本身,亦有損失。

一九四五年,日本無條件投降,菲島光復,避難僑胞先後返埠。熱心教育人士,鑒於恢復僑教之不容或緩,遂積極籌款,修葺房舍,添置桌椅,購買書籍、文具、儀器,聘請校長、教師。在代校長高尚志先生主持下,因戰事停辦四年之本校,乃得重聞弦歌。 戰後各地僑社發展迅速,朗市亦不例外。僑生數激增,加以外埠僑生亦負笈就讀本校,復校後僅四年,學生數增加至二百四十人,致校舍不敷應用,且因戰事破壞,年久失修,實有改建新校舍之必要。

一九四九年,高尚志代校長辭職,蔡志信先生接任校長職。當時本校董事會,組成建築委員會,負責籌款興建新校舍之工作。於是一面繪成新校舍圖型,一面進行募捐,除賴本埠諸僑商獻捐外,更赴外埠募捐。募捐委員為陳允和、陳天送、何文仲、薛彬良、黃石銘、陳水池、關國琚、姚貽春、黃登賢、蘇法杭、蔡志信等諸先生。承蒙各地商會會長,教育會長,及熱心僑領犧牲寶貴光陰,陪同勸募。又蒙各地熱心家踴躍輸將,眾志成城,藉得以完成盛舉。一九五零年一月二日於原址鳩工奠基,大興土木。由工程師楊安禮先生設計承包,歷時一年三個月,於一九五一年三月全座鋼骨水泥之三層樓校舍建築竣工,堪稱富麗堂皇,巍峨壯觀。校舍內包括教室,校長教職員辦公室,圖書館,大禮堂,天台等,一應俱備,校園、操場亦寬廣怡人,過去之擁擠情形遂得改善。校舍、宿舍、運動場,佔地凡二千五百五十一方公尺,設備全新,共費貳拾餘萬披索。是年三月二十九日落成之日,中菲首長,各地僑團機關、學校或賜禮品,或贈題詞,或致賀電,我駐菲大使館陳質平大使,駐納卯領事館宓錫寵領事,暨岷宿怡等各地僑領名流,乘專機於上午十時蒞埠,為新廈主持落成典禮,盛況空前。

自新校舍完成後,本校增辦中學部。蔡志信校長天性和藹,學問湛深,辦學認真,前後六年,對本校建樹殊多。一九五六年請辭,改聘傅蓮舫任校長,傅校長在校服務二年後離職。
一九五八年,天主教神父王建青應聘來校主持校務,任內延聘優良教師,整頓校風,改善課程,充實學校設備,添建三樓天台屋頂,師生受益不少。一九六九年,王校長奉調岷市,執教於仙範光啟中學,遺缺由孫化龍神父接掌。

董事長何達衷先生,連任十七年,對本校貢獻良多。一九七六年,以年事稍高,不宜過度操勞,堅請辭職讓賢。同年董事會改選,薛彬良賢哲嗣薛振中先生為董事長,黃大明律師任副座,黃登國先生任財政。薛、黃諸君盛年有為,本校來日之繼續發展,當可預卜。董事會在薛董事長領導之下,每月集會一次,商討解決有關學校之各種問題,為提高教學水準,立即調整教師薪金,聘請優良教師,增購圖書,又擴大教職員辦公室,添置新桌椅以利辦公,並召集董事、教職員聯席會議,增進雙方瞭解,並當場解決有關教職員之種種困難問題。

同年本校家長教師聯誼會成立,林慶珍夫人(薛淑恩女士)當選為首任會長,薛成僑夫人(李坤來女士)為副會長,薛振中夫人(李安玲女士)任財政。該會每二月集會一次,商討有關問題。為解決學生在校飲水問題,該會於上學年度負責籌款,捐獻水井、水塔、抽水機及飲水設備等,全部工程已於一九七八年完工,共費二萬三仟披索。

一九七七年開始,每逢學校畢業典禮,董事會頒發獎狀、獎金予對學校較有貢獻之優良教師,以鼓勵他們對學校作更大的貢獻。董事會為了幫助家境清寒的學生,設有清寒獎學金,每年都有將近百名的半費或免費學生就讀本校。為彌補該項經濟負擔,董事長薛振中先生,在黃登國與黃登傑二位董事陪同下,於一九七六年末,前往南島各埠勸募,成績斐然,將近百名之獎學金問題,終獲解決,學校經費亦得穩定。

自一九七六年起,菲化後之僑校,須依規定開辦全部英文課程,華文只能視為外國語學習。今日不少關懷華文教育之僑胞,以為僑校菲化後,華文課程刪減,華文教育之精神將隨之而喪失,其實不然,僑校菲化後,華文仍可學習,學生由學習華文,可以了解中國之過去與現在,吸收中國優良之文化道德。而且華文之重要性,並未因菲化而減退。華文在東南亞地區,流通極廣,中菲近鄰,菲人習華語者,亦年年增多,生長海外之華裔,學習華文理所當然。

菲國之友華僑教育,逾百年,朗嗎倪地之有中國中學亦八十年矣。本校經過八十年之奮鬥,由木質校舍而水泥校舍,由小學而中學,學生人數由四十餘人而增至今日之三百餘人,皆僑胞擁護及支持之成果。這一代比上一代強,下一代要比這一代更強,這是民族的進步。中華民族立國五千年,其偉大之處,即在任何環境下,均能在生存中求進步。這種刻苦創造的精神,可謂愈挫彌堅,無往不克。欲達到民族強大的境地,自宜時刻奮鬥,自強不息!今後同仁等自當兢兢業業,精益求精,以不負先人建校之初衷,而期達到教育之理想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